12月29日,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印發。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,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馮猛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,工信部已聯合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編制了有色金屬、建材,以及石化化工、鋼鐵等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,明確重點行業碳減排實施路徑和具體任務安排,后續將按統一要求和流程陸續發布。
“原材料工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,也是溫室氣體排放的重點領域,綠色低碳轉型任務緊迫、艱巨?!瘪T猛表示,“十四五”期間,原材料行業將重點開展四方面工作。
一是推進產業結構合理化。嚴格執行鋼鐵、水泥、平板玻璃、電解鋁等行業的產能置換政策,嚴控新增產能,不斷鞏固去產能成果。嚴格控制煉油、磷銨、電石、燒堿、純堿、黃磷等行業新增產能,適度控制現代煤化工產能增速。強化環保、能耗、水耗等要素約束,依法依規推動落后、低效產能退出。大力發展新材料等綠色低碳產業,提升產業價值和產品附加值。
二是積極實施節能低碳行動。加強綠色低碳關鍵技術、工藝和裝備的研發。加快適用的綠色低碳節能技術與裝備推廣應用。支持企業利用余熱余壓發電、并網,建設能源管理中心,實施原料和燃料替代,提高可再生資源和清潔能源使用比例。鼓勵增加初級加工產品進口,嚴格控制高耗能、低附加值產品出口。加強重點行業節能監察。嚴格落實鋼鐵、水泥、電解鋁等重點行業階梯電價政策。
三是推廣超低排放和清潔生產。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,研究推動化工、焦化、電解鋁、銅冶煉、鉛鋅冶煉、水泥、玻璃、耐火材料、石墨深加工、陶瓷等重點行業實施超低排放,樹立標桿企業。推動石化化工、有色金屬、建材等重點行業制定清潔生產改造提升計劃,推進清潔生產技術與裝備的應用。強化企業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,大力推行綠色設計、綠色工藝、綠色產品,鼓勵創建綠色工廠,構建綠色供應鏈。
四是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水平。持續改進關鍵工藝水平,提高一次資源利用效率,從源頭減少資源能源消耗。重點圍繞尾礦、廢石、粉煤灰、赤泥、冶煉渣、工業副產石膏、化工廢渣、廢棄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等,推進原材料工業固廢綜合利用,加快實現無害化、減量化、資源化處置。積極推進石化、鋼鐵、有色、建材、電力等行業耦合協同發展,鼓勵建設具有作用的資源化綜合產業基地。
此前,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明確提出,要求擴大綠色建材消費。
對此,馮猛回應,“十四五”期間,將支持企業加快保溫墻體材料、建筑節能門窗、低輻射鍍膜玻璃等產品提質升級,優先發展適用新型綠色建材產品。試點開展綠色建材下鄉活動和綠色建材應用試點城市建設,推動節能降碳、性好、性價比高的綠色建材產品加快推廣應用。同時,鼓勵在綠色建筑、裝配式建筑等工程建設項目中優先采用綠色建材產品。
同時,馮猛表示,未來還將不斷健全綠色建材標準體系,推動制修訂綠色建材評價標準,將碳足跡、碳減排指標納入綠色建材評價指標體系。加快推進綠色建材產品認證,豐富綠色建材產品品種,加強對產品認證和生產應用監管。
“十四五”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(摘錄鋁)
到2025年,鋼鐵、有色金屬、建材等重點行業能源消耗總量、碳排放總量控制取得階段性成果。鋼鐵行業噸鋼綜合能耗降低2%,水泥產品單位熟料能耗水平降低3.7%,電解鋁碳排放下降5%。
嚴控新增產能。并嚴格落實鋼鐵、水泥、平板玻璃、電解鋁行業產能置換相關政策,防止銅冶煉、氧化鋁等盲目無序發展,新建、改擴建項目達到能耗限額標準值、污染物超低排放值。
優化新建產能布局。沿海地區有序布局利用境外資源的氧化鋁等項目。
推進規范化集群化發展。促進電解鋁行業布局由“煤—電—鋁”向“水電、風電等清潔能源—鋁”轉移。
擴大中材料內需。挖掘鋁材等材料消費潛能。
積極實施節能低碳行動。嚴格落實鋼鐵、水泥、電解鋁等重點行業階梯電價政策,有利于綠色低碳發展的差別化電價政策。
專欄
推廣技術。石化化工行業推廣原油直接生產化學品、化工產品智能化微反應和連續化生產、含一氧化碳工業尾氣生物發酵制乙醇等低碳技術。鋼鐵行業推廣鋼鐵循環材料使用、近終形短流程鑄軋、低品位資源生物冶金等低碳技術。有色金屬行業推廣高電流密度低能耗鋁電解、熱態銅锍連續吹煉、低碳原料替代等低碳技術。建材行業推廣協同處置、低碳及水泥、碳捕捉純化、全氧富氧燃燒、全電熔及電助熔、原燃料替代、成型燒結等低碳技術。
推進超低排放和清潔生產。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,研究推動化工、焦化、電解鋁、銅冶煉、鉛鋅冶煉、水泥、玻璃、耐火材料、石墨深加工、陶瓷等重點行業實施超低排放。加強有色金屬行業重金屬污染治理,無害化處理含砷冶煉渣、鋁灰等危險廢物。
拓展多元化資源供給渠道。支持優勢企業建立大型廢鋼及再生鋁、銅、鋰、鎳、鈷、鎢、鉬等回收基地和產業集聚區,推進再生金屬回收、拆解、加工、分類、配送一體化發展。
專欄
到2025年,資源保障能力明顯提升,構建穩定開放的資源保障體系,形成一批國內的大型重點礦產開發企業,建設15個以上重點非金屬礦開發利用基地。大幅提高鐵金屬國內自給率,廢鋼比達到30%以上,再生銅、鋁產量比例分別達到35%、20%。


在
線
客
服